航空学院

搜索

首页>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七彩绘梦,相伴成长”——航空学院 “三下乡”永川团队系列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8 作者:蔡戌 校对:骆伟 编辑:蔡戌 审核:乔旭安

7月4日至8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三下乡文脉传承团走进永川区中河坝社区,开展了为期天的七彩绘梦,相伴成长主题实践活动。团队由航空学院辅导员以及学生会干部组成,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为社区孩子们带来了航空科普、安全教育、红色教育和非遗文化体验等系列内容,实现了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活动一:航空梦想启航科普与趣味并重

活动以航空科普为主题,团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的航空之旅。折纸飞机活动中,团队成员们耐心示范每一个步骤,从机翼折叠到机身调整都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学习,灵巧的小手在彩纸间翻飞,制作出一架架造型各异的纸飞机。随后,在团队的带领下,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纸飞机抛向空中,五颜六色的纸飞机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孩子们的梦想仿佛也随之翱翔天际。

图片1.png

折纸飞机活动结束后,团队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航空知识讲座,介绍了飞机的发展历史、基本结构和飞行原理等知识。孩子们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举手提问,团队成员们也耐心解答。趣味游戏环节中,将航空知识融入其中,包括知识问答和飞机模型拼图比赛等,孩子们在欢乐中加深了对航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图片2.png

活动二:安全教育与非遗体验守护成长双保障

活动安全教育+非遗体验的形式展开。安全教育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了救生衣的种类和正确穿戴方法,并结合真实案例介绍了游泳安全知识和溺水自救互救技巧,为孩子们的夏日安全筑起防护屏障。

图片3.png

扎染课堂上,团队成员手持扎染作品,向孩子们娓娓道来这项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从秦汉时期的绞缬技艺到唐宋时期的兴盛发展。理论讲解结束后,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用皮筋、木夹等工具将手帕捆扎成不同形状,再浸入靛蓝染液中。随着布料展开,一幅幅独一无二的蓝白花纹跃然眼前,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孩子们的创意与惊喜。

图片4.png

图片5.png

活动三:红色精神与漆扇工艺文化传承新体验

活动聚焦红色教育和传统工艺传承。红色教育课上,团队以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感人事迹为主线,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将孩子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王二小的主题影片更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许多小朋友在观影过程中红了眼眶,纷纷表示要学习英雄们的爱国奉献精神。

图片6.png

漆扇文化课堂上,团队成员生动讲述了漆扇始于唐、兴于宋的千年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永川漆扇以楠竹为骨、宣纸为面,经过12道精细工序手工制作的特色工艺。在制作体验环节,孩子们先用铅笔在空白扇面上勾勒图案,再用特制漆料填色上彩。二年级的陈乐乐同学专注地描绘着家乡的茶山景色:我要把永川最美的茶山画在扇子上,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家乡的非遗文化。经过两小时创作,一把把色彩斑斓的漆扇诞生,传统工艺与童真创意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图片7.png

图片8.png

实践成果与未来展望

天的系列活动中,团队成员们以生动讲述和互动体验的方式,让航空知识、安全理念、红色精神与非遗文化交相辉映。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实用知识,更通过亲手制作扎染和漆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当看到孩子们专注绘制扇面、自豪展示作品时,志愿者们真切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图片9.png

未来,航空学院将继续深入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为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贡献青春力量。

/文:航空学院三下乡永川团队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振翼乡村绘新篇,航空学子展担当——航空学院 “三下乡”丰都团队系列活动纪实